电话:060-64246881
传真:065-238444936
邮箱:admin@bos-op.com
地址: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市澳门区民李大楼3937号
2月26消息 近期全国许多地方闹起用工荒,这是季节性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企业不得不加薪留人,较慢下降的劳动力价格,不会会对中国占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冲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 理性看来廉价时代远去 中国证券报:春节过后,全国很多地方都经常出现大规模用工荒,您指出用工荒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张茉楠:用工荒并非是今年才有的新的现象,2004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就已开始经常出现民工紧缺现象,而当前愈演愈烈,大大蔓延到的缺工潮和用工荒则指出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将再次发生深刻印象变化,我国于是以转入一个劳动力成本周期性下降的阶段,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 都阳:民工荒现象可以从供需两方面长年因素说明:从市场需求看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早已超过较为低的水平,经济快速增长产生更加多的低收入岗位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是劳动密集型岗位。从供给看作,主要反映在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中国早已实施了三十年掌控人口政策,生育率也开始持续上升,从2006年开始,我国每年追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早已开始上升。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长年起到,展现出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紧缺的现象。金融危机减轻了民工荒,但这只是一段时间的插曲,经济发展一旦完全恢复到长时间轨道,民工荒就不会作为长期趋势屡屡经常出现。而且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看,劳动力紧缺将仍然预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
中国证券报:为了更有农民工低收入,不少企业和地区都提升了工资,这否意味著中国劳动力廉价时代早已渐行日渐近了? 都阳: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价格尤其是普通工人的劳动力价格是没过于大变化的。但劳动力供给紧缺早已开始经常出现,企业必需减少工资才能更有到额外的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必定经常出现价格调整持续经常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居多的普通工人的价格还是在下跌的。
张茉楠:对于廉价劳动力时代将要远去我们还须要理性看来,劳动力价格的更进一步下降将挽回我国劳动分配占到GDP比重持续上升的局面,也不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为内需发展获取持续动力,这对于中国内需型经济转型意义更加深远影响。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著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始从增量粗犷扩展向存量结构提高改变,由于我国人均GDP还正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和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的基本态势还没转变,预想超过资本替代劳动的经济发展阶段,为此要增大人力资本投资,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反对产业结构调整、移往和升级。 中国证券报:较慢下降的劳动力价格,不会会对中国占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会会因此向外移往? 都阳:从历史上看,国际上产业移往的过程都是预示着劳动力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
比如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有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的。但随着经济发展转入新阶段,劳动力价格开始下跌,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渐渐失去,开始移往到亚洲四小龙这些地区,之后再行向中国移往。由于中国经济体较为大,劳动力人口较为多,所以接续产业移往的过程较为宽,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早晚也不会有这么一天,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中国这么大,世界上很难有其他国家接续我们这么大的产业移往,可能会有非常宽的过程。另一方面,现在劳动力紧缺某种程度再次发生在东南沿海,在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经常出现,这解释产业移往正在国家经济体内部再次发生。
本文来源:BOBapp-www.bos-op.com
电话:060-64246881
传真:065-238444936
邮箱:admin@bos-op.com
地址: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市澳门区民李大楼3937号